曾经“高攀不起”的锂,如今被爱理不理曾经“高攀不起”的锂,如今被爱理不理
盛况不再。
(相关资料图)
就在今年上半年,一则“溢价400倍、价值60.88亿元的天价锂矿最终被弃购”的新闻其实并没有被太多人关注。
这事很简单,就是在今年2月20日,新疆志特新材料有限公司(简称“志特新材”)以60.88亿元竞得新疆若羌县瓦石峡南锂矿勘查区块(简称“瓦石峡南锂矿”),且成交结果公示无异议。
但是志特新材到了《探矿权出让合同》签订时间却不愿意拿钱出来了。
就这样,60.88亿元的“天价锂矿”被弃购。
两个月后,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发布公告,宣布取消志特新材竞得瓦石峡南锂矿资格并对其实施联合惩戒,3年内禁止该公司参与全国矿业权出让交易活动。
据此前媒体报道,瓦石峡南锂矿为无底价挂牌,采用增价报价方式,每次增价幅度为10万元或10万元的整数倍。最终,瓦石峡南锂矿以约60.883亿元价格成交,和起始价相比,溢价约400倍。
据消息人士透露,“志特新材和特变电工方面曾预估的是,能够以约20亿元的价格拍得该矿,但是没有想到在拍卖过程中,遭遇对手一路抬价,最后的竞拍价格会涨到60.88亿元的天价。”
在外界看来,志特新材作为志存新材、楼兰特变电工、若羌县德恒国有资产投资集团的联合子公司,成为三巨头在新疆资源布局的“触手”其实完全有实力拿下“天价锂矿”。但最后选择了弃购,正是与锂价暴跌有关。
弃购与锂价暴跌
“锂矿采购活动与锂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。“
业内资深人士表示,一方面,锂矿的供应和需求状况会影响锂价的变动。当供应增加或需求减少时,锂价可能会下跌;反之,当供应减少或需求增加时,锂价可能会上涨。
另一方面,锂价的变动也可能会影响锂矿采购活动。当锂价上涨时,采购方可能会加紧采购活动以确保其原料供应;反之,当锂价下跌时,采购方可能会降低采购量或者暂停采购活动,等待价格回升。
所以不难看出,志特新材当时放弃资格从一方面来看因为锂价局势不清,放弃高昂的成本采购,必定是稳妥的办法之一。
的确,碳酸锂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完全可以用“过山车”这三个字来形容。当然,最主要的还是价格。
据SMM历史价格显示,自2020年四季度以来,国产电池级碳酸锂便开始逐步上行,在2022年迎来飞速上涨阶段。
2022年,被视为全球锂价风向标的澳大利亚Pilbara的锂矿拍卖成交价达到7805美元/吨,对应电池级碳酸锂的生产成本约56.5万元/吨。同时,A股锂矿相关上市公司2022年度净利润同比增幅的中位数超过300%,整体市盈率水平一度达到了近40倍的历史高位。
随后,在下游需求呈现爆发性增长的背景下,拍卖价格也水涨船高。据旺材钴锂镍数据显示,2022年碳酸锂价格高歌猛进,直奔60万元/吨的天花板。不过,进入2023年以来,在下游需求持续疲软的背景下,锂盐价格开始进入下行通道。今年3月20日,电池级碳酸锂跌至18万元/吨的低点。
戏剧性的是,“天价锂矿”被弃购成为锂价大幅回调的注脚,4月中旬以来,电池厂商陆续开启库存回补,并带动锂电产业排产回升,锂价再度突破30万关口。
但对于此轮市场价格快速上涨,业内主要还是认为由于一季度电池厂商去库存力度大,加上下游需求走高,而各界对于未来价格的信心远不及去年。
剧烈波动下普遍由盈转亏
信心远不及去年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上市公司当期业绩承压。
相关企业业绩预告信息显示,今年1-6月锂矿、锂盐和正极材料企业业绩普遍不及预期。而西藏矿业的绩预告也拉开了锂电上游公司上半年业绩遇冷的序幕。
公告显示,西藏矿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仅2000万元-3000万元,同比下降93.69%-95.79%,上年同期公司净利润为4.75亿元。环比一季度,西藏矿业利润也进一步下跌。据公司一季报,今年一季度公司净利润为1739万元,以此计算,西藏矿业二季度利润环比降幅在27%~84%。
对于业绩“滑坡”,西藏矿业称,因上半年锂盐市场行情跌宕起伏,导致下游加工厂不敢接货。加之电池厂以按需采购为主,上半年放缓采购节奏,下游需求不稳定。而近期部分锂盐厂出货量增加,顺势下调市场报价,也导致市场成交价大幅下调。
业内人士分析,在碳酸锂价格剧烈下滑过程中,上游厂商利润明显承压将会是大概率事件。西藏矿业业绩“跳水”也是上游厂商业绩承压的缩影。随着上市公司业绩持续披露,接下来或许会出现更多类似案例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锂矿企业受下游需求减弱和产品价格下跌影响,导致业绩(预计)下降,但从供给端看,锂矿企业的生产成本没有明显增加,在产业链中仍处于较为有利的位置。
反观以锂盐为主营业务的企业,则显得颇为被动。如锂矿新兵鞍重股份的业绩就佐证了这一点。
得益于在江西的碳酸锂生产线在锂价走高时及时投产,锂矿新兵鞍重股份2022年成功扭亏,盈利8239.41万元,同比增长高达185.9%。但在今年一季度,鞍重股份净利润仅88.67万元,较去年同期下滑超96%。
令锂盐企业庆幸的是,本轮锂价下跌在4月底有所好转,在碳酸锂价格下探到18万元/吨后,在补库存和产能利用率提升的刺激下,碳酸锂价格逐步回暖,市场逐步活跃起来。
上海钢联7月18日统计数据显示,当日电池级碳酸锂报价为29.85万元/吨。
盛新锂能、融捷股份、天华新能、盐湖股份也纷纷表示,“锂矿原料成本维持高位,锂盐量价大幅下降”,成为锂盐企业上半年业绩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。
供需博弈阶段
总的来看,今年4-5月形成锂盐价格暴跌的原因一是今年以来,主机厂开启价格战,去库存背景下使得新车产量进入“慢行”通道,进而导致电池需求阶段性减弱,其连锁反应使原本紧张的锂盐供给形势突然缓解,造成碳酸锂等锂盐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;二是电池企业在这一阶段,也主动去库存并降低自身开工率,导致对上游材料需求锐减。
而随后碳酸锂价格企稳回升则主要由于,电池企业受下游车企新需求带动正极材料补库,叠加材料和电池企业自身的碳酸锂等锂盐补库需求。
但对于锂价的合理区间行业内也争论已久。
在今年央视财经《对话》的一期节目中,谈到了锂价问题。
孚能科技(赣州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瑀表示:“去年所有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给锂矿产业提供了1500亿利润,这是不合理的。”
“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,这个高速发展与供应链计划不匹配,就造成供需不平衡。去年年底锂盐价格达到60万,大部分锂盐来自贫矿,成本是在10万/吨-25万/吨之间。一旦要进入到相当理性阶段,10万/吨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区间。”
对于王瑀认同的锂价,近日召开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,全国政协常委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演讲中提到了碳酸锂的价格问题。苗圩认为,今年碳酸锂价格大幅回落,大概率将稳定在每吨15万-20万元左右。
与此同时,多位业内人士综合市场供需及产能情况则表示,目前锂电池行业需求持续增长,同时供应端也在逐步增加产能,供需相对平衡,锂价或持续稳定在30万元/吨左右。
“从产业链看,经过供需博弈达到价格相对稳定,处于较为合理的区间。结合短期内电池及电极材料处于相对局部产能过剩阶段,下半年锂价可能会小幅下跌,但电池长远需求强劲,锂价总体会比较稳定。”
但不排除因国际原油价格波动、产能过剩等外部因素导致锂价出现短期波动的可能性,但整体仍将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。
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:“对于上游的锂矿石开采企业来说,这个价格可以保证其盈利和持续投资;对于下游的电池制造企业来说,这个价格可以保证其生产成本和市场竞争力。”
而对于今年下半年整个市场的走势,业内认为,虽然下半年电动汽车“金九银十”消费旺季临近,以及储能需求放量,预计材料企业将进入旺季补库阶段,不过在经历了碳酸锂价格“过山车”后,目前企业对碳酸锂的采购多以刚需为主。
另外业界普遍认为,下游市场对汽车需求还在逐渐恢复中,同时叠加全球储能需求放量,带动头部电池企业趋向满产;上游方面,7月份的锂矿到港集中增多,锂矿供应有所缓解。而围绕碳酸锂等锂盐产品,当前仍处于供需博弈阶段。
尽管上半年锂价的“过山车”行情让市场倍感忧心,但从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势头来看,碳酸锂的需求不会减弱。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上游的关键产业,锂电产业还需持续进击,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,才能推动锂电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大做强。
原文标题:曾经“高攀不起”的锂,如今被爱理不理